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,每个人都站在十字路口,等待着被吞噬,一生庸庸碌碌,精明算计。但林语堂却不这样看待人生,他曾谈到:
“一点痴性,人人都有,或痴于一个女人,或痴于太空学,或痴于钓鱼。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,痴使人废寝忘食。人必有痴,而后有成。”
一、痴于文字
林语堂痴迷文字,爱到发狂的地步。
在那个时代,打字机只能输入英文。像汉语这种非字母类文字,想要通过打字机输入,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。
因痴而专,林语堂立志要发明能输入中文的打字机。
无数次的失败,无数次的逼近成功。林语堂在一次次失败中崩溃,又在一次次逼近成功时,欢欣鼓舞。那一段时日,林语堂负债累累,食不果腹,但他完完全全沉迷在他的发明里。
终于,缪斯女神向他漏出灿烂的笑容。“明快打字机”被发明出来,“上下形检索法”也被发明出来。
就这样,第一台中文打字机诞生了。
林语堂对文字的痴迷,远不止如此。他爱文字,便想要编撰一本,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汉英字典。收集资料,整理,编撰,样刊,每一件事他都做的甘之如饴。择字,编撰,排序,翻译,事无巨细面面俱到。
每天十二个小时,坐在书桌前,一个字一个字的手写,这一坐就是五年。
爱后专,然后成。
林语堂用了五年,完成了自己十几年编撰字典的心愿,为中国的翻译事业,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二、痴于文学
林语堂爱散文。
他的知识广博,爱谈天说地。读他的散文便是有种,风雨时节,围坐在火炉边,与智者聊天的快感。
林语堂的散文,亦庄亦谐,深入浅出,以最平实的语言道出人生的哲理,让人爱不释手。
他爱散文,便专心研究散文的写法。他将西方的智慧,一点点融入中文,对当时、当下的作者,都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林语堂爱小说。
他的小说是文化、历史、时间的交融,透着独特的美。读林语堂的小说便有种跨越时间,跨越种族,跨越地域,置身书中的奇妙感觉。
他爱小说,便用大把大把的时间去研究小说,去写好小说。让读者能够透过他的小说,感受每一个“在场”人的心理,感受他的文化追求。
林语堂爱翻译。
他的翻译浅显易懂,领袖动人。读他的翻译便有种风自飘摇,云自轻,人自逍遥,情自深。他爱翻译,在那个“行语”盛行的时代,他反其道而行之。避用政治术语,不喊口号,雅俗共赏,融雅于俗。
他的努力,让高高在上的翻译便的接地气,也使更多的人接触到翻译,爱上翻译。若说他是翻译的奠基人,也是不为过的。
林语堂爱母语。
他时时刻刻也忘不掉闽南话。他对母语的爱不是狭隘的爱,他不光自己说母语,还将母语传播出去。定居海峡另一边后,他便以传播母语为享受,到了晚年,更是以闽南语作五言诗。闽南语的传播和推广,他功不可没。
三、痴于爱情
林语堂的爱情算不上完美。
起初他爱的是陈锦端,痴迷于剑桥大学,那个如精灵般的女子。那时林语堂家境贫寒,陈锦端的父亲,并不满意女儿的这个男朋友。但他没有放弃,费尽心力想要讨好岳父,他那时只专注于这一件事。
有人说这件事他成功了,有人说这件事他没成功。
一切的一切都留给后人去评说。
故事的后来,陈锦端的父亲看不上他,转而将他介绍给邻居廖家。廖家虽对他亦有所不满,但在他的坚持和廖翠凤的执着下,两人最终完婚。
此后,林语堂便痴迷廖翠凤,专注于他们的婚姻。
婚后,林语堂便烧掉了婚书,对廖翠凤说:“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。”
两人婚后生活虽然贫苦,但也算是过得十分幸福。
在林语堂看来:“只有苦中作乐的回忆,才是最甜蜜的回忆。”
后来,林语堂最终是成功了。
林语堂与廖翠凤育有三女,日子过的十分美满。两人婚后,陈锦端也偶尔会上门拜访。夫妻二人也并不排斥,一如既往的热情。
廖翠凤也毫不避讳陈锦端和林语堂之前的恋情,还将其当作一段故事讲给孩子们听。由此,便可看出两人的感情十分和睦。
人贵能痴,痴而后专,而后有成。
爱一件事,一个人,若能做到专注,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成功的。